國立政治大學東南亞語言學程偕其轄下學術機構東南亞社會文化研究中心,於112年12月16日至12月17日舉行「第一屆國立政治大學東南亞社會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此次研討會的主題為「當代東南亞社會文化議題研究」,並以東南亞研究的三大方向下設三子題:文化研究、當代社會議題研究以及教育與語文教學困境與前景。 多年來,東南亞各國歷經了數次重要的歷史變遷,諸如殖民主義、世界大戰、冷戰和全球經濟危機等,而這塑造了其多元民族和多元文化社會特徵。這些歷史、社會和文化在不同面向環境的動態發展下,造就了該地區國與國之間的多樣性脈絡,例如歷史遺產、文化、宗教和信仰、社會和經濟結構、政治及政策走向。 以知識生產的層面而言,東南亞地區是一個極具活力的研究主體。不僅是政治、社會、文化、權力和地區安全競爭的被動舞台,東南亞國家也能夠在決定地區動態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從東南亞政治領袖的決策中便可得知,東南亞國協框架下已將自己形塑為一個地緣政治的整體。因此,除了極富學術研究之價值之外,與東南亞地區各國建立更深入且密切之合作關係更是重中之重。 為配合新南向計畫以及跟上國際局勢發展,進而掌握和東協與擁有相關學術資源的國家之間互通有無的機會,並以整合相關研究資源為目標,此次研討會邀請多達8國,包括印尼、馬來西亞、荷蘭、泰國、越南、日本、美國的東南亞研究學者一同共襄盛舉,期以帶給國內東南亞研究學術界帶來新的思維與啟發。透過此次交流,本校在未來與這些學者隸屬之學術機構或院校建立更緊密之合作將更為可期。 本次研討會在本校外語學院院長鄭家瑜與東南亞學程主任招靜琪的致詞中揭開序幕。鄭院長與招主任先是對研討會兩日共26位的發表者致上感謝之意,並期盼透過本次的交流,築起本校與東南亞大專院校、學術機構的合作網絡。 大會之專題演講由專攻當代印尼研究的荷蘭萊登大學教授David Henley,帶領與會者一覽東南亞地區民族與文化的異同性以及大方向的社會問題。演講中更是提及東南亞地區人民的身分認同問題與東協對於該區人民的意義與其在地緣政治層面所發揮的影響。 本次研討會分成七個場次與一場圓桌會議,共計23篇實體發表。在東南亞文化研究場次,講者們分享其對語言、宗教、族群等文化層面的研究,呈現出這些文化對東南亞社會的塑造力、深刻性與不可分割性。當代東南亞的社會議題研究場次中,學者對於移民、移工、地緣政治、科技發展、土地問題、經濟、社會衝突等多面向的議題提出其歷史背景,並分析目前狀況及其評述未來的 發展態勢。東南亞語言教學與教育的場次與以其為主題的圓桌會議中,國內外教育學者們相互分享東南亞地區各語言之教授技巧及經驗,使雙方皆獲教學的第一手經驗,以建立更加完備與適切的教學模式。 研討會於17號圓滿結束。期間來賓們相談甚歡並交流熱切。雖本次研討會為初次舉辦,但仍吸引到兩日共100人次以上之觀眾前來聆聽。可見本國對於東南亞研究之興趣增長,也為本校未來成為與該區進行交流的重要平台建立基礎。